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,分工明确
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,分工明确
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,分工明确央广网泰州(tàizhōu)(tàizhōu)7月8日消息(记者顾炀威)滔滔长江奔涌向东,千年城河蜿蜒城中,十里溱湖碧波荡漾,万亩垛田花开如海(kāirúhǎi)——在江苏泰州,“水”不仅是城市的血脉,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密码。
从(cóng)退渔还湿的(de)生态觉醒到智能护江的科技突围,从湿地蝶变的人居焕新到人水共生的幸福(xìngfú)图景,泰州全力做好“产、水、文、人”四篇文章,着力构建“江河湖海”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格局,勾勒一个生活富裕、美丽宜居(yíjū)、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。
长江脉动:从生态(shēngtài)复绿到科技护江
长江(chángjiāng)流经泰州97.78公里,承载着沿岸城市的繁荣(fánróng)记忆,也一度见证了过度开发的生态创伤。“曾经长江边遍布船厂、化工厂(huàgōngchǎng)、鱼塘,水质污染严重。2013年关停拆除岸线企业,2018年启动(qǐdòng)生态修复,如今船厂变森林(sēnlín)、鱼塘变湿地、江堤变赛道、工厂变公园。”
跟随(gēnsuí)讲解员的讲述,记者在泰兴长江生态湿地与绿色廊道的“临江观潮(guāncháo)”点看到,岸上道路宽阔平整、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,岸边芦苇摇曳、水鸟翔集,江上波光粼粼、碧波荡漾。
泰兴(tàixīng)长江生态湿地与(yǔ)绿色廊道内绿树成荫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这条绵延12公里的(de)(de)“生态林带”,是泰州“壮士断腕”的见证——全市拿出50%的长江岸线,拆除岸线企业、清退养殖水面、退渔还湿。不远处(bùyuǎnchù)的污泥堆存原址已蝶变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,“三塘一墙”见证着(zhe)从污染伤痛到生态觉醒的历程。
守护一江清水,泰州交出了“科技(kējì)答卷”,整合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术,利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、无人船(chuán)、污染源监测设备等手段,率先对长江实施“大体检(tǐjiǎn)”。
“今年6月9日,发现有人在常隆(chánglóng)化工码头东夹江段(jiāngduàn)附近非法钓鱼的(de)画面。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及时发送联系单给渔政部门,渔政部门迅速进行了现场执法。”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周彦汝对着大屏介绍。
健康长江泰州(tàizhōu)行动指挥中心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,18个部门(bùmén)7.7亿条数据资源构筑起(qǐ)“智慧中枢”:848个入河排口信息实时(shíshí)溯源、74条通江支流水质“秒预警”、港口(gǎngkǒu)码头空气质量指标实时监测、预警雷达监控(jiānkòng)水源地周边船舶动态、无人机巡航锁定非法垂钓……每片水域都有电子档案,每条岸线都有“健康管家”。
“我们组建了由退捕渔民(yúmín)和协管员组成的禁捕巡护队伍,对重点(zhòngdiǎn)江段、重点时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。”泰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徐晔指着空中(kōngzhōng)盘旋的无人机(wúrénjī)表示,高清高空瞭望监控、无人机巡航、电子围栏短信警示等数字化手段,让执法如虎添翼。
铁腕治理和科技护航之下,成效写在江水中:PM2.5平均浓度下降22.8%、干流水质稳定(wěndìng)保持在Ⅱ类、鱼类种数从最少时的(de)22种丰富到59种、江豚种群频现中流(zhōngliú)嬉水(xīshuǐ)……长江泰州段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。
湿地新生:从(cóng)城市伤疤到诗意栖居
长江浩荡东流,润泽出泰州这片“得水独厚”的(de)土地。长江碧波映照下,夏日湿地焕发蓬勃(péngbó)绿意,诉说万物共生的故事。
江苏(jiāngsū)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杉美如画(měirúhuà)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穿行于(yú)江苏(jiāngsū)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,万株水杉、池杉直插(chā)云霄,林岛交织、鹭鸟翩跹,仿佛身处“绿野(lǜyě)秘境”。“这里被誉为‘鸟类(niǎolèi)天堂’,栖息着215种鸟类。看,天空中飞过的几只都是白鹭。”讲解员一路引导游客穿行林间(línjiān)栈道并介绍,截至2025年5月,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3种,脊椎动物307种,其中鸟类215种。
其沼泽湿地修复工程因成效卓著,入选江苏首届“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”,昔日破碎的滩涂湿地,如今已成为(chéngwéi)鸟类翩跹(piānxiān)的乐园。
里下河是静谧的林岛诗篇,素有“水乡明珠”之称的溱(qín)湖则是一曲灵动的水乡交响。溱湖国家湿地(shīdì)公园内水域(shuǐyù)宽阔、河网交织、蒲草丰茂、荷花盛放。
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荷花盛开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(gùyángwēi) 摄)
“溱湖以‘水、湿地、生态’为主题,湖泊、河流(héliú)、池塘、沼泽等占总面积的72.94%。现有野生动物231种、植物(zhíwù)153种,负氧离子(fùyǎnglízi)常年达8000以上,湖心达到Ⅱ类水质(shuǐzhì)。”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沉醉于水乡之美。
然而,二十年(èrshínián)前溱湖的生态图景与(yǔ)今日截然不同。作为长江北岸的生态屏障,这里曾因(yīn)密集的畜禽养殖与化工企业陷入困境,天然洼地沦为污染重灾区。
泰州在(zài)溱湖(hú)湿地治理上先后投入资金(zījīn),实施退耕还湿、退渔还湿,经过二十余年系统修复与保护,昔日的渔业水域已蜕变为长三角“城市绿肺”。
“那边就是(shì)‘四不像’麋鹿的活动区,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繁殖季,最近(zuìjìn)是鹿王争霸期。”顺着讲解员的话音(huàyīn),站在观景台上,看麋鹿群漫步水草丰茂处自在嬉戏。
如今园内孕育着251种野生植物、392种野生动物,包括麋鹿、丹顶鹤、扬子鳄等珍稀(zhēnxī)物种,国家Ⅱ类(lèi)水质滋养着万物生灵,沉睡(chénshuì)的湿地基因重新苏醒。
麋鹿在溱(qín)湖(hú)国家湿地公园内自在嬉戏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每年四月,溱湖会船节启幕,千舟竞发,将水乡魅力(mèilì)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今天的(de)溱湖,以5A级景区的生态魅力吸引八方来客;里下河以林水相依的独特风貌(fēngmào),重塑城市与自然的边界。“得水独厚”的泰州(tàizhōu),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湿地新篇”。
人水共舞:从千年水韵到幸福(xìngfú)水城
水之利,在于(zàiyú)润泽民生。当生态基底(jīdǐ)日益坚实,泰州开始思考,如何借“水”优势,与城市发展、百姓幸福紧密相连。
泰州(tàizhōu)创新提出“双轴驱动、三区融合”的城市发展格局,周山河发展带作为(zuòwéi)东西横轴,“挑”动中心城市发展。
在周山河与南官河(guānhé)交界处的市民儿童休闲娱乐露营基地,泰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景区(jǐngqū)管理所工作人员贲嘉琪(bēnjiāqí)介绍:“全线以游览步道串联活动广场、趣味小品(xiǎopǐn),市民漫步在疏林草地、花田花海间,恢复人们对水岸(shuǐàn)自然风景与水岸生活的温馨记忆,重塑城与河、人与岸的情感联系。”
周山河呈现水清岸(shuǐqīngàn)绿的生态美景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夏日傍晚,周山河景区成为市民纳凉胜地。天德湖北侧,镜园水景(shuǐjǐng)倒映着晚霞,音乐台(yīnyuètái)飘来阵阵歌声;凤凰河帆影广场上(shàng),市民在步道上健走、骑行,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。
“周山河(shānhé)景区是泰州(tàizhōu)主城区‘双(shuāng)水绕城’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,经过两岸大型滨河带状生态‘绿肺’建设,如今(rújīn)的周山河不仅成为(chéngwéi)城市的清水通道、生态走廊,也成为泰州重要的城市符号。”贲嘉琪说。目前,周山河高新区段的生态长廊和两边的城市建设基本成熟,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新的会客厅。
“水天堂(tiāntáng)、夜游城”,在凤城河的夜色中(zhōng),另一种滨水生活正在绽放。在这里,两岸(liǎngàn)绿树成荫,沿河分布着30多个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景观,汇集了泰州在历史、戏曲、民俗、商贾等四大方面的特色文化。沿河散步或者游船水上,听婉转的戏曲,感受这座(zhèzuò)古城历史与(yǔ)现代交织。
近年来,泰州市文旅集团围绕“凤城河水资源”,探索“文旅+餐食(cānshí)+演艺”新(xīn)场景,打造(dǎzào)滨水休闲体验空间,逐步成为泰州及周边地区的“周末集聚地”、市民游客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当“水安全”升级为“水幸福”,千年水城在人与水的双向奔赴中(zhōng),泰州(tàizhōu)人的幸福生活也在不断延长。
泰州是一座属于水的城市(chéngshì),过去“临江不见江”,现在“推窗(tuīchuāng)即风景”。当碧水安澜与市井烟火相映成趣,当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荣(gòngróng),这座祥泰之州以水为脉,把一个生活富裕、美丽宜居、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,已然(yǐrán)从蓝图照进现实,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奔涌向前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(píngtái)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泰州(tàizhōu)(tàizhōu)7月8日消息(记者顾炀威)滔滔长江奔涌向东,千年城河蜿蜒城中,十里溱湖碧波荡漾,万亩垛田花开如海(kāirúhǎi)——在江苏泰州,“水”不仅是城市的血脉,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密码。
从(cóng)退渔还湿的(de)生态觉醒到智能护江的科技突围,从湿地蝶变的人居焕新到人水共生的幸福(xìngfú)图景,泰州全力做好“产、水、文、人”四篇文章,着力构建“江河湖海”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格局,勾勒一个生活富裕、美丽宜居(yíjū)、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。
长江脉动:从生态(shēngtài)复绿到科技护江
长江(chángjiāng)流经泰州97.78公里,承载着沿岸城市的繁荣(fánróng)记忆,也一度见证了过度开发的生态创伤。“曾经长江边遍布船厂、化工厂(huàgōngchǎng)、鱼塘,水质污染严重。2013年关停拆除岸线企业,2018年启动(qǐdòng)生态修复,如今船厂变森林(sēnlín)、鱼塘变湿地、江堤变赛道、工厂变公园。”
跟随(gēnsuí)讲解员的讲述,记者在泰兴长江生态湿地与绿色廊道的“临江观潮(guāncháo)”点看到,岸上道路宽阔平整、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,岸边芦苇摇曳、水鸟翔集,江上波光粼粼、碧波荡漾。
泰兴(tàixīng)长江生态湿地与(yǔ)绿色廊道内绿树成荫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这条绵延12公里的(de)(de)“生态林带”,是泰州“壮士断腕”的见证——全市拿出50%的长江岸线,拆除岸线企业、清退养殖水面、退渔还湿。不远处(bùyuǎnchù)的污泥堆存原址已蝶变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,“三塘一墙”见证着(zhe)从污染伤痛到生态觉醒的历程。
守护一江清水,泰州交出了“科技(kējì)答卷”,整合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术,利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、无人船(chuán)、污染源监测设备等手段,率先对长江实施“大体检(tǐjiǎn)”。
“今年6月9日,发现有人在常隆(chánglóng)化工码头东夹江段(jiāngduàn)附近非法钓鱼的(de)画面。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及时发送联系单给渔政部门,渔政部门迅速进行了现场执法。”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周彦汝对着大屏介绍。
健康长江泰州(tàizhōu)行动指挥中心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,18个部门(bùmén)7.7亿条数据资源构筑起(qǐ)“智慧中枢”:848个入河排口信息实时(shíshí)溯源、74条通江支流水质“秒预警”、港口(gǎngkǒu)码头空气质量指标实时监测、预警雷达监控(jiānkòng)水源地周边船舶动态、无人机巡航锁定非法垂钓……每片水域都有电子档案,每条岸线都有“健康管家”。
“我们组建了由退捕渔民(yúmín)和协管员组成的禁捕巡护队伍,对重点(zhòngdiǎn)江段、重点时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。”泰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徐晔指着空中(kōngzhōng)盘旋的无人机(wúrénjī)表示,高清高空瞭望监控、无人机巡航、电子围栏短信警示等数字化手段,让执法如虎添翼。
铁腕治理和科技护航之下,成效写在江水中:PM2.5平均浓度下降22.8%、干流水质稳定(wěndìng)保持在Ⅱ类、鱼类种数从最少时的(de)22种丰富到59种、江豚种群频现中流(zhōngliú)嬉水(xīshuǐ)……长江泰州段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。
湿地新生:从(cóng)城市伤疤到诗意栖居
长江浩荡东流,润泽出泰州这片“得水独厚”的(de)土地。长江碧波映照下,夏日湿地焕发蓬勃(péngbó)绿意,诉说万物共生的故事。
江苏(jiāngsū)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杉美如画(měirúhuà)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穿行于(yú)江苏(jiāngsū)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,万株水杉、池杉直插(chā)云霄,林岛交织、鹭鸟翩跹,仿佛身处“绿野(lǜyě)秘境”。“这里被誉为‘鸟类(niǎolèi)天堂’,栖息着215种鸟类。看,天空中飞过的几只都是白鹭。”讲解员一路引导游客穿行林间(línjiān)栈道并介绍,截至2025年5月,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3种,脊椎动物307种,其中鸟类215种。
其沼泽湿地修复工程因成效卓著,入选江苏首届“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”,昔日破碎的滩涂湿地,如今已成为(chéngwéi)鸟类翩跹(piānxiān)的乐园。
里下河是静谧的林岛诗篇,素有“水乡明珠”之称的溱(qín)湖则是一曲灵动的水乡交响。溱湖国家湿地(shīdì)公园内水域(shuǐyù)宽阔、河网交织、蒲草丰茂、荷花盛放。
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荷花盛开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(gùyángwēi) 摄)
“溱湖以‘水、湿地、生态’为主题,湖泊、河流(héliú)、池塘、沼泽等占总面积的72.94%。现有野生动物231种、植物(zhíwù)153种,负氧离子(fùyǎnglízi)常年达8000以上,湖心达到Ⅱ类水质(shuǐzhì)。”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沉醉于水乡之美。
然而,二十年(èrshínián)前溱湖的生态图景与(yǔ)今日截然不同。作为长江北岸的生态屏障,这里曾因(yīn)密集的畜禽养殖与化工企业陷入困境,天然洼地沦为污染重灾区。
泰州在(zài)溱湖(hú)湿地治理上先后投入资金(zījīn),实施退耕还湿、退渔还湿,经过二十余年系统修复与保护,昔日的渔业水域已蜕变为长三角“城市绿肺”。
“那边就是(shì)‘四不像’麋鹿的活动区,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繁殖季,最近(zuìjìn)是鹿王争霸期。”顺着讲解员的话音(huàyīn),站在观景台上,看麋鹿群漫步水草丰茂处自在嬉戏。
如今园内孕育着251种野生植物、392种野生动物,包括麋鹿、丹顶鹤、扬子鳄等珍稀(zhēnxī)物种,国家Ⅱ类(lèi)水质滋养着万物生灵,沉睡(chénshuì)的湿地基因重新苏醒。
麋鹿在溱(qín)湖(hú)国家湿地公园内自在嬉戏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每年四月,溱湖会船节启幕,千舟竞发,将水乡魅力(mèilì)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今天的(de)溱湖,以5A级景区的生态魅力吸引八方来客;里下河以林水相依的独特风貌(fēngmào),重塑城市与自然的边界。“得水独厚”的泰州(tàizhōu),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湿地新篇”。
人水共舞:从千年水韵到幸福(xìngfú)水城
水之利,在于(zàiyú)润泽民生。当生态基底(jīdǐ)日益坚实,泰州开始思考,如何借“水”优势,与城市发展、百姓幸福紧密相连。
泰州(tàizhōu)创新提出“双轴驱动、三区融合”的城市发展格局,周山河发展带作为(zuòwéi)东西横轴,“挑”动中心城市发展。
在周山河与南官河(guānhé)交界处的市民儿童休闲娱乐露营基地,泰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景区(jǐngqū)管理所工作人员贲嘉琪(bēnjiāqí)介绍:“全线以游览步道串联活动广场、趣味小品(xiǎopǐn),市民漫步在疏林草地、花田花海间,恢复人们对水岸(shuǐàn)自然风景与水岸生活的温馨记忆,重塑城与河、人与岸的情感联系。”
周山河呈现水清岸(shuǐqīngàn)绿的生态美景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夏日傍晚,周山河景区成为市民纳凉胜地。天德湖北侧,镜园水景(shuǐjǐng)倒映着晚霞,音乐台(yīnyuètái)飘来阵阵歌声;凤凰河帆影广场上(shàng),市民在步道上健走、骑行,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。
“周山河(shānhé)景区是泰州(tàizhōu)主城区‘双(shuāng)水绕城’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,经过两岸大型滨河带状生态‘绿肺’建设,如今(rújīn)的周山河不仅成为(chéngwéi)城市的清水通道、生态走廊,也成为泰州重要的城市符号。”贲嘉琪说。目前,周山河高新区段的生态长廊和两边的城市建设基本成熟,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新的会客厅。
“水天堂(tiāntáng)、夜游城”,在凤城河的夜色中(zhōng),另一种滨水生活正在绽放。在这里,两岸(liǎngàn)绿树成荫,沿河分布着30多个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景观,汇集了泰州在历史、戏曲、民俗、商贾等四大方面的特色文化。沿河散步或者游船水上,听婉转的戏曲,感受这座(zhèzuò)古城历史与(yǔ)现代交织。
近年来,泰州市文旅集团围绕“凤城河水资源”,探索“文旅+餐食(cānshí)+演艺”新(xīn)场景,打造(dǎzào)滨水休闲体验空间,逐步成为泰州及周边地区的“周末集聚地”、市民游客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当“水安全”升级为“水幸福”,千年水城在人与水的双向奔赴中(zhōng),泰州(tàizhōu)人的幸福生活也在不断延长。
泰州是一座属于水的城市(chéngshì),过去“临江不见江”,现在“推窗(tuīchuāng)即风景”。当碧水安澜与市井烟火相映成趣,当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荣(gòngróng),这座祥泰之州以水为脉,把一个生活富裕、美丽宜居、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,已然(yǐrán)从蓝图照进现实,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奔涌向前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(píngtái)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